1.色彩是怎樣定義的?什么是紅色?什么是綠色?什么是藍色?它們的波長和能量范圍是多少?
一種色彩是用它特有的亮度、彩度、色相屬性而定義的。它是由國際照明委員會(CIE)研制的一種國際標準,可用于測量任何一種色彩的這些屬性。
色彩是光的反映,沒有光就沒有色彩。人眼所能感應的光波范圍,稱為"可見光",大約在380nm~730nm。光波范圍600nm~700nm是紅光,500nm~600nm是綠光,380nm~500nm是藍光,人眼分別感應為紅色、綠色、藍色,稱為三原色。三原色混合可產(chǎn)生任何一種色彩。
CIE規(guī)定的紅、綠、藍三原色的波長分別為700nm、546.1nm、435.8nm。由于人眼對這三原色光的感測能力不同,如果將R(紅色)設定為基準值1,則R(紅)、G(綠)、B(藍)相對亮度比例為1.0000:4.5907:0.0601,就能匹配出同等能量的白光,所以CIE選取這一比例作為紅、綠、藍三原色的單位量,為(R):(G):(B)=1:1:1,即:(R)+(G)+(B)=(W)。盡管它們的亮度值并不相等,但CIE把每一原色的亮度值作為一個單位。紅(R)、黃(Y)、綠(G)和藍(B)四色的獨特色調(diào)分別被假定為大約20、90、164和237的色調(diào)角度(由CIE定義的)。
另外,還可以采用色彩圖表示色彩的這些屬性,如孟塞爾(Munsel)系統(tǒng)、奧斯特瓦爾德色系表示法等。
2.經(jīng)常聽到有人說孟塞爾系統(tǒng),它是怎樣表示色彩的?
目前,國際上已廣泛采用孟塞爾色彩系統(tǒng)作為分類和標定表面色的方法。
孟塞爾系統(tǒng)的每種色彩是用"色相"(Hue)、"明度"(Value)和"彩度"(Chroma)定義的,因此也稱HVC系統(tǒng)。
色相(Hue),也稱為色調(diào),是指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不同的色彩。明度(Value)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彩度(Chroma)是指色彩的純凈程度,也叫純度或飽和度。
孟塞爾系統(tǒng)中的色彩是用三維球形立體圖表示的。球體的中心軸代表黑白系列的明度等級,黑色在底部,將理想的黑色定為0;白色在頂部,將理想的白色定為10,共分為11個等級。孟塞爾系統(tǒng)中的三維球體的水平剖面上表示10種基本色,含有紅(R)、黃(Y)、綠(G)、藍(B)、紫(P)5種原色,還有黃紅(YR)、綠黃(GY)、藍綠(BG)、紫藍(PB)、紅紫(RP)5種間色。在10種主要色彩的基礎上再細分,得到40種色彩。球體的中心彩度值為0,球體的半徑由內(nèi)至外表示彩度的增加。因此,在孟塞爾系統(tǒng)中,可根據(jù)3D坐標信息,定義出任何色彩的空間位置。
3.在光的術(shù)語中,什么被描述為"沒有顏色"?是白色、黑色、灰色或淺褐色嗎?
色彩是由光線刺激人眼而產(chǎn)生的一種視覺現(xiàn)象,光的物理性質(zhì)是由振幅與波長決定的,振幅為光的量度,其大小決定光的明暗程度,波長的長短則影響色相,波長偏長時偏向紅色,偏短時則偏向藍色。
對于一個物體的顏色,則是由物體對入射光的選擇性吸收而形成的,當入射光照射到物體表面上時,由于有選擇性地吸收,它所能透射的主要是由入射光譜中與該物體為同一顏色的光,而其他的光幾乎全部被吸收;若入射光的光譜不具有該物體的顏色光譜,則把入射光幾乎全部吸收,而無透射光。在色彩學上,將白色、黑色和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組成的系列,稱為白黑系列,也就是非彩色或無彩色。
當物體表面對可見光譜所有波長反射比都在80%~90%以上時,該物體稱為白色;其反射比均在4%以下時,該物體稱為黑色;介于白黑之間的是不同程度的灰色。純白色的反射比應為100%,純黑色的反射比應為0%。實際上把純黑色看成是沒有任何光線,這是不可能的。
彩色是指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種顏色。人們所說的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等,均為其中的一種色彩。因此,淺褐色也確實是一種色彩,而且是一種彩色。
色彩基礎知識:色彩與色彩管理術(shù)語
1.無彩色(achromatic color )
彩度為零的顏色,即黑色、白色和黑白之間的各級灰色。
2.黑體(black body )
亦稱為完全輻射體,它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是能把落在它上面的輻射全部吸收的物體,在輻射作用下完全遵從普朗克輻射定律的假想物體。
3.黑體輻射(blackbody radiator )
又稱為浦朗克輻射(Plankian radiator)。黑體輻射的光譜能量分布會隨溫度而變化;隨著溫度的提高,峰值波長隨著紅、橙、黃、綠、藍的顏色而變化。
4.明度(brightness )
區(qū)別色彩明暗的程度。
5.校準(calibration )
使所有彩色生產(chǎn)裝置(掃描機、顯示器、印刷機)確保符合制造商、用戶或工業(yè)界建造時的規(guī)格或標準狀態(tài)的過程。
6.特性描述(characterization )
響應已知輸入來決定系統(tǒng)輸出的過程,特性描述提供取得裝置全色域和復制特性的方法。
7.色適應(chromatic adaptation)
人眼隨環(huán)境色度及亮度而改變其視覺感應能力的現(xiàn)象。
8.色度圖(chromaticity diagram )
將色度坐標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形。
9.色度(chromaticity )
描述肉眼色彩視覺感應強度的一種度量值。
10.彩度(chroma )
簡稱C,為區(qū)別色彩鮮艷的程度。
11.色度計(colorimeter )
用作從物體表面反射或透射光的三色測量裝置,與人類眼睛類似將反射或透射光轉(zhuǎn)換成數(shù)學模式。色度計用于校準顯示器的特性描述和印刷機的特性描述。
12.色溫(color temperature )
表示光源之光譜特性。某光源之光譜分布和黑體輻射相同時,此時黑體輻射相對應的絕對溫度,稱為此光源的色溫。
13.色度值(colorimetric values )
表示色刺激特性的三刺激值的三個數(shù)值。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