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華語設計:四十年,理想照耀設計

資訊頻道 - 產(chǎn)業(yè)聚焦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作者:cdo 2021-05-08

比起拓荒者的title,我們更愿意將中國室內設計開先河的一代人,稱之為理想者。在那個物質與精神皆匱乏的年代,在人們與設計世界距離如隔山海的境遇下,理想者卻已生出無限的好奇與熱情。即使萬丈孤獨,也藏得下星辰大海。

01 孤獨與理想

理想主義往往是拓荒者的標簽。

這一主義的閃光之于那個時代,

不僅僅是以稀為貴的新意,

更在于靈魂的點亮。

即使不知道路的另一頭是什么,

依然義無反顧上路,

心中有夢,眼里有光。

細數(shù)中國室內設計乃至華語設計的歷程,是一趟漫長的旅程。孤獨是那個時代設計探索的底色,你頭腦里著了火,但沒人能看見。時代經(jīng)濟發(fā)展的現(xiàn)狀,導向了設計與審美并未開化啟蒙的萬事開頭難,周圍充滿著多種聲音的喧囂,看不見的路線交織。有同行者一起奔跑的幸甚,也有中途放棄的迷茫,鮮有人喝彩的時光里,樂觀主義的先鋒勇氣,埋下爆發(fā)性發(fā)展的種子。

理想主義的精神更易走向浪漫,此處浪漫的注解,在于它充滿種種可能。以梁志天、邱德光、林學明、姜峰為代表的當代室內設計的開荒者,開辟出不同新賽道的精彩。

  SLD梁志天設計作品 | 麥當勞 CUBE 旗艦店

  邱德光設計事務所作品 | 濟南復星國際中心

  林學明作品 | 麗水養(yǎng)生文化園

  姜峰J&A杰恩設計作品 | 東原THE OVAL一奧天地

作為簡約設計的踐行者,梁志天將SLD打造為成功的設計師個人品牌公司;而邱德光則開啟了“新裝飾主義”的時代,與作品不斷刷屏設計新高度并行的,是與東易日盛達成并購的聯(lián)手之戰(zhàn)略新布局。在設計專業(yè)探索之上的姜峰,則成為設計行業(yè)新經(jīng)濟轉型的先鋒,他帶領著杰恩設計成為第一個上市的民營設計公司,讓設計公司的發(fā)展方向有了新的藍圖。而第一代學產(chǎn)研前輩林學明,則走出了另一條道路,從美院系到集美組,完成設計師的職業(yè)轉型,而后隱退江湖,潛心藝術創(chuàng)作,探索了理想主義者的另一種設計形態(tài)。開局即是標桿,每一條路都是可深耕的大有可為。

這是設計的進化,他們以不同的設計書寫方式,鑄就華語設計前所未有的榮光,一步步將設計從鮮為人知,推到臺前被燈光照耀。這更是一個時代的進化,打開了以設計為圓心的多條路線的輻射,在不同的路上樹立起旗幟。

借用魯迅先生的那句名言: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的隱喻,意義不言而喻。致敬那些孤獨和理想的歲月里,初心生出使命,堅守成就光榮。

  “華語設計領袖榜”2018年度領袖人物頒獎儀式

02 理想與榮光

理想主義者的同頻奮斗,

最終到達每個人的世界,

都是現(xiàn)實主義的各異形態(tài)。

這一承續(xù),

在往后一代又一代的設計者身上,

展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

因為有了那么多先行者的筑橋鋪路,因為有了過往余年的滋養(yǎng),中國室內設計從改革開放后進入初步發(fā)展階段,改革開放四十年至今,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發(fā)展從未如當下如此蓬勃與興盛。從這一視角橫向探究,中國室內設計乃至華語設計,又是一場加速度的運行。

設計上的專業(yè)進化,從不斷刷新的作品高度可見一斑,正如見證了設計發(fā)展全過程的設計大師在采訪中所言最多的,隨著時代的腳步,室內設計的專業(yè)進化,從過往重裝飾、強調表象的美化效果,到今日的注重細節(jié),空間美學更加偏向氣質內涵及比例美學。

設計的力量也在悄悄發(fā)生著變化,從自身,到行業(yè),再到社會影響力,不喧囂,自有聲。從當初設計對環(huán)境的改善需求,到現(xiàn)在演變成群體的精神需求,定制需求,乃至價值觀和歸屬感的需求。設計從社會的邊緣,逐步走向生活的主場,學術論壇,跨界合作,與藝術,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共同協(xié)作致力于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愉悅感,以設計創(chuàng)新賦力,促進各類商業(yè)體經(jīng)濟發(fā)展……在與多位華語設計師的對話中,這樣的影響力越來越頻繁出現(xiàn)在每個人的言語之間。

這一代設計者親歷了城市規(guī)模的繁盛,城市化進程也反哺了設計的蓬勃。他們如星星之火,在各自的陣地獨樹一幟,后集結成陣,為全國性的設計發(fā)聲,然后是與世界設計舞臺的碰撞。

  孟建國作品 | 首都博物館新館

  梁景華作品 | 正榮·御首府·天樾

  關永權作品 | 香港瑞吉酒店

  龔書章作品 | 國立新港藝術高級中學

華語室內設計在時間上的節(jié)點與拐點,總是更易被歷史所記錄,而點點滴滴發(fā)展的細枝末節(jié)挖掘,則藏在了孟建國老師講述的中國設計“老炮兒”們拓荒的故事里,記錄在梁景華博士與內地設計發(fā)展的40年淵源里,寫在了關永權老師專注于燈光細分領域,一脈封神的獨特探索中,更折射于龔書章老師從設計師身份,到設計教育,及至社會設計的格局走向中……

設計拓荒者到奠基人,再到承擔者,他們看到那些歲月如何奔馳,挨過了冬季,便迎來了春天;他們見識過自己親手播下的種子,突破了萌芽,到達了盛放。這是“致敬華語設計這些年”發(fā)起的初衷,也是我們致敬當下的緣由,當設計故事走到一定章節(jié),留存下的不止于發(fā)展史,還有從它字里行間可能會轉化成的另一種形態(tài)存在或再生。

  “華語設計領袖榜”2019年度領袖人物頒獎儀式

03 未來可理想

每一代設計者的行走軌跡,

都是過往獻給未來的禮物。

禮尚往來的回饋,

在未來的設計使命里早已寫滿了傳承,

更有著創(chuàng)新。

經(jīng)過四十年的發(fā)展,

設計已然來到了一個新的發(fā)展節(jié)點,

在這一趨勢中新的闖關者不斷嶄露頭角,

設計的傳承與積淀之上,

新的突破成就也接踵而來。

設計界的“抒情詩人”陳耀光老師,將室內設計的無界發(fā)展延伸推向極致,生活藝術家,收藏家,島主,詩人,為他開辟了一條獨特的詩意設計語言。他將內在精神具化為物,為情,由視覺衍生至靈魂。將畢生的所學,所思,打造成一座詩意的院落,將傳承與創(chuàng)新集合于“光合院”,讓心中的理想走入了現(xiàn)實世界。去理性化的無意識境界表達,是融會貫通后的身心一體合力和收放自如。

  陳耀光作品 | 光合院

如何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平衡中找到突破,吳濱在他主張的既有文化自覺又包容西方的無國界設計語境中,將東方美學推向世界,成為更具國際設計語境的華語代表人物。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shù)未來。設計的思考者們不再局限于設計本身,建筑、室內、陳設和產(chǎn)品的一體化設計路線。擁有設計師與跨界藝術家的多重身份,文化哲學的思考,藝術與美學的推動,形塑了一個多元交叉魅力型格的吳濱。

  吳濱作品 | 上海力波1987項目

在當下走向未來的時間里,這一現(xiàn)象層出疊見。更開闊的視野,與多重跨界的親歷,印刻在設計師們的設計作品,及更多的社會輸出里。因設計而生長,因設計而多彩。被譽為“豪宅教父”的杜康生老師,圍繞著“豪宅”這一領域,將豪宅的“奢”聚焦于更深層的背后獨有的人文故事,以及歲月沉淀歷史的追溯,不斷在探索深耕設計之人文精神匹配與稀缺,這一深耕,既有文化思考,也有藝術延伸。他以極致的藝術美學,以及醇厚的人文精神匹配,讓豪宅空間的傳奇與精神入魂入骨,聞名于世。

  杜康生AUDI室內設計團隊作品 | 尚東柏悅府酒店式公寓樣板房

登上頂峰的人,沒有因留戀半山腰的奇花異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新生的力量,撞上一場炙熱的設計蓬勃,催化出種種不同形態(tài)的化學反應。理想主義者的設計探索之道阻且長,但他們以自身的堅守,給每一種未來的可能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注腳,以及無數(shù)種可通達的路徑。

  “華語設計領袖榜”2020年度領袖人物頒獎儀式

紀德曾語,如果說我們的靈魂多少有些價值,那是因為它曾比其他一些靈魂更加熾熱地燃燒。溯過往之歷,以未來之名,我們向以下華語設計的大師致敬,向那些更加炙熱燃燒的理想致敬:
陳·彬 | 陳 林 | 范日橋 | 高志強 | 姜湘岳 | 賴旭東 | 李益中 | 羅思敏 | 呂邵蒼 | 馬 輝 | 邱春瑞 | 孫華鋒 | 孫建亞 | 王湘蘇 | 謝 柯 | 謝智明 | 楊明潔 | 于 強 | 張 燦 | 張豐義 | 張 湃

以上嘉賓按首字母排序

更多“致敬華語這些年”2020年度華語設計領袖榜

提名人物專訪內容

敬請關注廣州設計周的后續(xù)報道


聲明:站內網(wǎng)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wǎng)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暫無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