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化平臺 多位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加盟鈦墨獎評委團

資訊頻道 - 新聞 來源:中國設計在線 作者:cdo 2017-03-07

鈦墨獎發(fā)起方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ROOBO)今年選擇攜手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舉辦了行業(yè)中首屆關注人工智能產品設計的鈦墨獎國際大學生工業(yè)設計比賽。作為人工智能產品領域中的領導者,ROOBO發(fā)起這一活動旨在推動更多人關注人工智能產品創(chuàng)新,有效提升與之相結合的行業(yè)設計能力、搭建人工智能領域產品設計中優(yōu)秀人才的交流平臺。

鈦墨獎設立的初衷,是想關注于產品研發(fā)和設計上的突破,探索和推進不同領域之間技藝的結合和創(chuàng)新。TechINK,是由Technology及Ink組合而成,中文取稀有金屬 “鈦” 字寓意科技之新,“墨” 字暗含文化之美。主辦方相信,包含 “理性與感性、計算與靈感、科學及藝術”等,優(yōu)秀設計的背后一定是多學科交叉和多維度的融合。

「鈦墨獎」自2016年啟動,參賽者范圍被劃定為國內外在校大學生以及離校一年內(2016年3月15日之后畢業(yè))的畢業(yè)生且專業(yè)不限。賽事發(fā)起方之一、賽事組委會主席及ROOBO產品副總裁陳憶表示,首屆「鈦墨獎」將秉承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的眼光,吸引全球所有對工業(yè)設計、智能家居,以及人工智能有興趣的同學參賽并對重點學校主動發(fā)送邀請函。同時,評委團也將由學校知名教授及國內外知名設計師等不同背景的專家組成,向參賽者提供一個和大師們同臺交流的機會。

賽事發(fā)起方之一、賽事組委會主席及ROOBO產品副總裁 陳憶

通過組委會官方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到,除了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外,本屆「鈦墨獎」評委團中還將包含多位曾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的知名設計師,他們包括:



Charles A.Ingrey-Senn丨在中國杭州創(chuàng)立Caisdesign Studio,帶領設計團隊,倡導培養(yǎng)中國創(chuàng)意,兩次紅點獎得主,受邀參與英國Daily Mail的《Ideal Home Show》設計比賽;


Damjan Stankovic丨用戶互動和界面高級設計師,擁有豐富的Android以及iOS手機軟件交互設計經驗,五次紅點獎得主,協助舊金山迪洋美術館定制設計谷歌眼鏡APP;



Sebastian Bergne丨國際著名工業(yè)設計師,畢業(yè)于皇家藝術學院,在倫敦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作品收藏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倫敦設計博物館,紅點獎、 IF獎、 Design Plus獎獲得者,皇家藝術學院、瑞士洛桑藝術大學、中央藝術與設計學院、威尼斯大學陪審團、講師。

劉洋丨TCL集團國際級工業(yè)設計中心總監(jiān),2016年光華龍騰中國設計業(yè)十大杰出青年,在TCL、LG擁有超過10年以上產際獎項二十余次,部分產品被收錄IF及Red dot年冊。



時曉曦丨全球頂尖工業(yè)設計師,美國工業(yè)設計師協會會員,清華X-lab創(chuàng)業(yè)導師,獲得多次頂級設計大獎和榮譽,領導設計的產品在全球銷量過億。


佟瑛丨美的環(huán)境電器有限公司工業(yè)設計總監(jiān),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工業(yè)設計系,曾任LG電子(中國)設計中心高級經理,擁有15年消費類電子及家電產品設計經驗,屢次獲得Red dot / IF / IDEA國際獎項,擁有深厚技術背景和大量跨過合作項目經驗。



趙汗青丨京東金融移動產品研發(fā)總監(jiān),先后供職于ebay、阿里巴巴并負責用戶體驗設計工作,十年以上國內一線互聯網產品體驗設計與管理經驗,主導多項億萬級用戶產品的規(guī)劃、設計與實施,專注在用戶產品的體驗設計與規(guī)劃領域,在電子商務與金融科技領域有深厚積累。

日前,外媒designboom(設計邦)對鈦墨獎評審團中的部分評委進行了相關采訪,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大師們是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

DB:作為一名專業(yè)的設計師,您能分享一下您最喜歡的設計作品及原因嗎?

Damjan Stankovic:當你詢問設計師最喜歡的作品,通常他們會告訴你是他們最近正在設計中的作品,因為那是他們最有感觸的。當然,如果非要我選擇的話,毋庸置疑是我最近的一項個人作品——液體時鐘“rhei”。我依舊記得我第一次見到鐵磁流體時差點被騙到——用這種方法控制液體的想法太吸引我了,因為我們從未見過這種東西——我們有著自己習慣并遵循的物理法則,但是這個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個完全的新世界。我開始思考如何使用這種奇怪的液體,運用什么辦法來自然顯示時間。一旦我決定要做出樣品,那這個項目要花費我?guī)缀跻荒甑臅r間,其中也有許多的曲折與挑戰(zhàn)。我需要學習許多我從未涉獵的領域,例如電子學、工程學、化學?吹竭@個想法日復一日趨近現實,看它如何從一個想法變?yōu)椴輬D,從草圖變成原型機,整個過程很讓人陶醉。

Sebastian Bergne:我喜歡的作品很多,但沒有最喜歡的。每一個作品都因有它自己的故事而不同于其他作品。好的設計應當用其獨特的社會、文化、生產和經濟背景生成正確的解決方案。

DB:我們的參賽者大多是初入設計行業(yè)的學生,作為一位設計師,您對他們有什么建議嗎?

Damjan Stankovic:大學是年輕設計師們鉆研自己作品的最佳時期,因為你有充足的時間,并且有教授的幫助與指導。工作之后,能夠做設計的時間就會變少。同樣,你也會因職業(yè)生涯中所遇到各種方面的問題,比如技術、行程、截稿期、客戶或小組成員方面等,做出讓步。設計屬于你自己的作品無疑是自我能力、潛力,體現設計個性的最好展現。

Sebastian Bergne:對學生而言,如何作為一名設計者發(fā)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發(fā)現令你自己變得特別的東西,才能讓雇主或整個設計界認識到其他人無法取代的你。最好的辦法是盡可能地冒險。若成功了,這些會推動你迅速成長。若失敗了,你也會從中學到些東西。

DB:AI技術是未來科技的主要趨勢之一,您覺得AI會對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同時會對工業(yè)及產品設計領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Damjan Stankovic:我相信這些改變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你家里的“Alexa”,汽車中的“Google”,手機中的“Siri”…也就是說,它已經緊緊圍繞在我們身邊,廣泛應用于無人駕駛和智能產品上。每一次的工業(yè)革命,都會帶來很多道德上、經濟上以及實用性上的影響。好的方面比如一些比較棒的產品,壞的方面比如人們失去工作。我認為,問題并不是在于我們是否應該推行它,而是在于我們如何在減少這些不好影響的同時,推行它。

DS continued:站在設計的角度來看的話,我認為AI能讓我們?yōu)橛脩暨M行個性化定制成為現實。這能讓我們能夠在用戶方面省下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系統設計中來。對設計師來說,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始終牢記用戶體驗,并利用自身長處將其融入其中,制作出更為智能,更為自然的產品,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無需成為數據專家,但是我們應當對如何利用它將帶來的無限潛力有所了解。

Sebastian Bergne:未來技術所帶來的改變將會是巨大的。因此,高技術和AI產品給設計師們帶來的挑戰(zhàn)則是它們在世界中的正確位置。并不是所有技術的表現都是良性的,因此我們有義務創(chuàng)造出推動正確社會價值觀的產品。

DB:作為鈦墨獎的評委,您有什么建議對那些有潛力的參賽者們說的?

Damjan Stankovic:這個我已經說過了但是:請為屬于你自己的產品多花些時間,盡自己最大努力將其變?yōu)楝F實。

Sebastian Bergne:抓住機會,因為這次比賽能帶給你的是多方面的。但請弄清你為何設計該產品,記住,因為技術能讓你做些什么,但這并不意味著你應當這樣做。

聲明:站內網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暫無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