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羽教授
本內(nèi)容 馬泉教授 授權轉(zhuǎn)自于白水驛站博客
我國著名設計專家、設計理論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高中羽教授經(jīng)過與疾病進行頑強抗爭、并《啟動自己》,迸發(fā)巨大能量,在病中用完成三本學術著作的奇跡,勇敢的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一生,悲壯的給自己、給社會和朋友做了近乎完美的交代,這也許是他最好的謝幕、是他個性中最認同的一種離別方式-----!
但這一切,對于他的朋友和學生來說,實在是太殘忍了、太糾結了。他得的是不治之癥(目前來說,還沒有很好的醫(yī)治方法),本來可以安靜的養(yǎng)病,可以隨著性子嘗試輕松的生活------,他沒有,也許如果這樣,這就不是高老師了,如果讓他沒有責任、停止思考、放棄學術,比得病更難受。
就這樣,他用頑強的學術寫作、對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驚人的思考速度,與病魔的快速侵蝕進行了時間的賽跑,就是在他脖子一下,都被病魔細胞侵蝕、全身毫無知覺、被緊急搶救的狀態(tài)下,他依然多次努力使大腦保持最后的清醒,拿著剛出的第三本著作清樣,從容的、依依不舍但勇敢的與親朋老友短信告別!結果大家都知道,在這場與病魔的速度較量中,雖然高老師走了,但高老師贏了!贏得悲壯、贏得讓朋友和學生們敬佩————!
但對他的朋友們、同事們、學生們以及他的家屬來說,他的離去,實實在在是一場噩耗,今天在八寶山,很多遠道而來的各界朋友,與在京的高老師的同事朋友們、學生們一起為高老師最后送別,并安慰他的家屬,很多不能親自趕來送別的朋友也發(fā)來了短信———!------!人生一場,有這么多朋友惦記,值得!
走在去“八寶山”的路上,萬分感慨。其實,每個人從出生就注定要走向這里,而且是唯一不能更改的歸宿。我們知道不能更改這一生命命題,但我們可以選擇和設計行走的方式以及內(nèi)容,可選擇面對它的態(tài)度,或活的精彩、或活的從容、或活的驚天動地、也可以活的平平淡淡,都是人生,就生命來說都無對錯!
但畢竟人來世上,是賦有使命的,不一定是偉大的使命,更多的是蕓蕓眾生中生命個體的責任,而高老師可以說是用他的努力,把個體生命演繹成了社會責任,進而結出豐碩的學術之果,共大家享用,可謂個體生命價值轉(zhuǎn)化為社會價值的典范!而這一切用盡了他最后的力氣————!
高老師沒有走,他在留給大家的著作中得到了永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馬泉教授
2010年11月2日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