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蘋果幾個系統更新,很多人吐槽 iOS 14 只是更新了桌面小組件,沒什么新意。
害,但咱們看看今年蘋果另一個系統:macOS big sur,不僅整套 UI 界面、圖標都重做了,而且加入了很多 iOS、iPadOS 的新功能。
所以機哥眼瞅著今年 macOS 的更新,意義幾乎就是等同于當年 iOS 6 向 iOS 7 的大更新,從擬物化轉向扁平化的設計。
也許是蘋果的系統工程師,都忙著做全新的 macOS,才導致今年 iOS 14 只是一次常規(guī)更新吧。
但是吼,在機哥的印象中,2013 年 iOS 7 正式版更新那天,大家對于新系統的新設計,基本上都是贊賞的態(tài)度。
甚至有人調侃說,升級 iOS 7 之后,就像換了一臺新手機。
按道理來講,這次 macOS big sur 的升級,大家的評價也應該像 2013 年的時候一樣才是。
但事情出現了反轉,不少人升級過后,都紛紛跑來跟機哥吐槽說,macOS big sur 的圖標實在是太丑了……
咦,為什么會出現兩極反轉呢?是蘋果的審美已經過時了嗎?
抱著這個疑惑,我們先看看這次的新圖標。
比如說,最明顯的是計算器:
(右邊是新的)
還有郵件 App:
基本上就是由擬物化,變成跟 iOS 一樣的圓角矩形,然后設計上更加扁平。
這也不能說丑吧,只是風格不一樣?
但當機哥好好地對比了一下 macOS 和 iOS 的圖標,發(fā)現了一絲端倪。
可以看出,蘋果一方面希望 macOS 的設計向 iOS 14 靠攏,另一方面又不想擺脫 macOS 長達幾十年的擬物化設計。
所以最終愣是在扁平化的基礎上,加了一些奇怪的陰影,讓圖標看上去更立體。
最終的結果是,兩邊都不討好……
更打臉的是,有網友后來給蘋果做了一套新圖標,完美結合了擬物化和扁平化。
害,民間吊打官方啊 ~
那么,蘋果費那么大勁,究竟想干啥?
機哥聯想到,最近蘋果發(fā)布的 M1 芯片 MacBook,它能夠運行 iPhone 和 iPad 的 App。
用屁股想想也知道,蘋果想做到生態(tài)大一統。不僅芯片架構上統一,而且系統軟件也要統一。
所以才希望 macOS 的設計能向 iOS 靠攏,結果又不能放下經典的擬物化設計風格的包袱。
結果就變成,iOS 用戶覺得這套新圖標難看,Mac 用戶也覺得它難看……
所以說,一家科技公司想要對設計做出改變,肯定是有它的理由,只不過最終出來的結果,要不就是順順利利、要不就是辣眼睛。
反正只要是想找出理由,肯定是能找到的。機哥再舉幾個例子讓你們瞧瞧,科技公司 " 折磨設計師 " 的百般理由。
想增加知名度
同樣在最近,跟蘋果一樣,圖標更新后 " 翻車 " 還有另一家科技公司:谷歌。
谷歌作為一個軟件為主的公司,圖標換得比蘋果更勤快,幾乎每隔一兩年就換一次。
以前都沒有什么,但這個月更新后,不少用戶都吐槽自己眼快瞎了。
是怎么樣的設計,才能夠引起大面積差評?
于是機哥找來谷歌全家桶,對比了一下新版和舊版。
第一行是舊版,第二行是新版
乍眼一看,新版設計還挺好看的,也沒什么。
但是有很多外國用戶,因為重度依賴谷歌全家桶,所以經常打開好幾個軟件,然后就變成大型翻車現場。
吶,也許谷歌工程師以為用戶看到的是這樣子:
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這個樣子:
如果在瀏覽器開了一堆,就更加慘烈:
甚至那天我還看到,國內有網友調皮起來,把 58 同城的 App 跟谷歌全家桶放在一起,發(fā)現毫無違和感。
害,谷歌各種 App 的圖標雖然長得不一樣,但全都用那 4 種顏色,導致一點辨識度都沒有。
咱們作為普通用戶,如果每天在 " 找 App" 這件事上,都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顯然這樣的設計是不及格的。
機哥看得出來,谷歌是希望把自己的標志色用在旗下各大 App 里,這樣別人一看就能直接看出來這是谷歌出品,但它偏偏忽略了普通用戶的使用感受。
這種 " 為了設計而設計 ",或者說是 " 過度設計 ",機哥覺得實在是沒有必要。
其實不僅是國外的公司,咱們國內 App 為了改圖標,也能想出來很多理由。
想改變形象
像是有些時候改變設計,可能是因為配合公司形象,或者配合品牌服務改變而改變。
比如說今年年初,支付寶 App 的圖標,就由淺藍變成深藍。
我們當時也一樣吐槽:" 泯為眾人矣 "。
后來支付寶官方,還真有出來回應過這件事:
雖然淺藍色看起來更加沉穩(wěn)、更有信任感,但現在支付寶不僅僅是金融工具了,所以深藍色是為了配合支付寶轉型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言下之意,大概是支付寶希望不再嚴肅,變得更明快生動,更貼近咱們的平民生活。
這個就是機哥說的原因之一,換 logo 有可能是配合 App 的轉型。
還有一種原因是,不斷跟上時代的步伐。
時代變了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 QQ 啦。
剛邁入 21 世紀時,騰訊在 2000 年發(fā)布了船新的 QQ 形象,幾乎就定型了。
現在機哥在 2020 年再來看 20 年前的設計,emmm ……不仔細看,愣是沒看出來區(qū)別。(我給個小提示,現在的企鵝會更加瘦)
當然在這 20 年里頭,騰訊也做過新的嘗試。
機哥覺得很值得一說的,是 2012 年前后的 QQ 形象,格外與眾不同。
不僅企鵝形象只剩下一根輪廓的白線,就連 QQ 英文字母里兩個鼠標也沒了。
我記得很清楚,當時騰訊設計總監(jiān)解釋過,是因為覺得鼠標已經過時了。
也許這個小改動,是在暗示騰訊要開始在手機 App 上發(fā)力了。
而在手機版 QQ 的啟動頁,這些年來變化也演變成一個梗,被眾多網友調侃:
你長大了,笑容卻沒了,臉也消失了。
當然,來到最近幾年,QQ 的 logo 也變成了扁平化,而且也趨于成熟、沒有顯得那么低齡。
這也許意味著,咱們用 QQ 的人,也逐漸長大了吧,所以騰訊才跟著改動 QQ 形象。
通過今天的很多例子,咱們能看出每一個 logo 的改變,背后肯定是有它的原因。
也許像蘋果那樣,想統一各大系統,于是把 macOS 改成 iOS 的風格;
也許像谷歌那樣,希望別人一眼認出自己,就把所有 logo 都改成同樣的顏色搭配;
也許像支付寶那樣,希望變得更接地氣、不死板,才把顏色換得更活潑;
也許像 QQ 那樣,用戶在成長、時代在變化,logo 也不斷變化。
……
雖然它們都能說出自己的原因,但咱們作為最普通的用戶,也沒必要糾結那么多,覺得好看就點贊,覺得丑就吐槽。
畢竟功能一定是大于形式的,真正讓咱們決定買不買賬,關鍵還是 App 好不好用嘛…

全部評論